2024年3月13日

第二届《城市创科大挑战》即将举行 上届得主赞参赛经验终身受用 - 香港01

善用科学,发挥创意,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推动香港发展的创新者。 由创新科技署主办、香港科技园公司协办的第二届《城市创科大挑战》即将启动,鼓励全民发挥创意思维,以创新科技协助市民应对日常难题。

比赛分为公开组、大学/大专院校组、中学组和小学组,为学生和普罗市民提供发挥创意和创新能力的平台。 有首届中学组得奖者分享称,比赛为他提供将方案实体化的难得机会,过程令他终身受用,亦有「全女班」优胜者形容,比赛打破她们对科技的刻板印象,亦学会 跳出框框勇于尝试,启发她们对科技、创新有新想像。

优胜者的指导老师、校长赞赏比赛为学生提供难得的创新平台,支援学生尝试将方案落实,在过程中有所成长,并将创新 科技的风气带入校园,鼓励更多同学尝试参与同类活动。

首届《城市创科大挑战》有来自本地及非本地的参赛者以个人或组队形式参加,透过不同阶段的比赛经验和参与培训,启发不少参赛学生对 科技和创新有更深入认识。

首届《城市创科大挑战》高中组亚军由迦密柏雨中学的团队获得,他们提出利用昆虫协助处理厨余,以简单配置制成「升级厨余大师」,创新想法获评审好评, 并同时获得高中组的「最喜爱奖」。

迦密柏雨中学学生:参赛经验终身受用 鼓励参赛不要自我设限

团队成员吕荣韬同学称,他和其他参赛同学虽对科学有兴趣,惟以往未曾参加任何比赛,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,但参赛经验终身受用。

「最大得着是过程中一步步去解决问题,提升了解难能力。」他指当时与队友搜集资料,发现有昆虫可协助处理厨余,而有关做法在 香港未为所用,深入了解后决定以此为题,并于参赛后设计草图,在大会的支援下将方案实体化,并不断改良,获得宝贵的实践机会。

吕荣韬同学补充,除了设计和制作原型外,入围参赛者亦需向评审简报方案。 他当时极为紧张,建议大家不要担心会被评审挑剔,反而可在提问中找到方案弱点加以改良。 对于有兴趣参赛的同学,他鼓励大家订定题目时不要自我设限,亦不要因自感能力不足而却步,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尝试寻求他人协助。

指导老师赞赏比赛助同学将创新概念制成原型

迦密柏雨中学生物科老师王子扬当时负责指导同学参赛,很开心见证同学在赛事中有所成长,同时赞赏大会提供技术支援协助同学将创新概念原型化 ,吸引同学投入创科。 他又称,比赛作为汇聚本港创新者的平台,亦让同学大开眼界,例如他们因在会场认识了方案范畴相关的企业参赛者,获邀到其智能农场参观,拓展同学的视野和人脉。

《城市创科大挑战》鼓励全民发挥创意思维,以创新科技协助市民应对日常难题,首届初中组亚军得主,来自裘锦秋中学(元朗)的三名女生刘铠 琪、郭卓妍和陈菀禧的经历,证明即使同学对科技认识不深,只要有创意敢于尝试,也能发挥创意参加比赛。

裘锦秋中学(元朗)女生参赛后对科技、创新完全改观

她们利用了人工智能体感运动应用程式,用家需透过做运动养电子宠物,鼓励用家多做运动。 三人当初是在老师鼓励下参赛,她们不约而同直言参赛前认为「科技、编程很沉闷」,但参赛后发现只要有想法,创科并不限于理科生,过程中更能学会很多,除了科技知识 ,亦更懂得团队合作,她们亦自觉在连场方案简报中训练出胆量,现时更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
她们表示女生也有胜过男生的地方,例如编程、绘画等,亦可能更细心,只要想法能够突破框框,细心了解问题所在后再将不同想法组合,随时可以 撞出新创意,女生们亦可踊跃参加第二届比赛。 她们又提醒大家在简报方案时所用语言并非最重要,而是要能够清晰向评审说明方案的构思,如能提前做足准备,就能更有自信并减少紧张。

校长称参赛团队学生各有所长 创新科技非理科生专利

裘锦秋中学(元朗)梅志文校长表示,三名同学各有所长,例如刘铠琪是文科生、郭卓妍是理科生,而陈菀禧修读视觉艺术,但她们 在比赛中分工合作,为方案注入不同意见,印证不同学生都可发挥创意提出创新方案。

他续称,三人在《城市创科大挑战》中获奖的经验,不但鼓励她们继续更新方案参加其他比赛,亦鼓励更多同学愿意尝试发挥创意、借助科技 提出创新方案,带动全校创新科技的氛围。

第二届《城市创科大挑战》即将推出 密切留意报名详情

第二届《城市创科大挑战》将推出全新主题,鼓励全城提出创新构思方案,如果你希望为香港的未来出一分力,运用创意思维为大家解决 日常生所遇到的难题,带动城市迈进,记得密切留意报名详情和细节。

有关首届《城市创科大挑战》详情可浏览: https://www.citytechgc.hk

关注《城市创科大挑战》的FacebookInstagram

请按图片以下载完整文章内容(pdf档案)

立即参加/登入